Prøve GULL - Gratis

新新聞周刊 - Issue 1520

filled-star
新新聞周刊

Gå ubegrenset med Magzter GOLD

Lese 新新聞周刊 sammen med 9000+ andre magasiner og aviser med bare ett abonnement  

Se katalog

1 måned

$14.99

1 år

$149.99

$12/month

(OR)

Abonner kun på 新新聞周刊

Kjøp denne utgaven: Issue 1520

undefined problemer som starter fra Issue 1520

undefined problemer som starter fra Issue 1520

Kjøp denne utgaven

$2.99

Subscription plans are currently unavailable for this magazine. If you are a Magzter GOLD user, you can read all the back issues with your subscription. If you are not a Magzter GOLD user, you can purchase the back issues and read them.

Please choose your subscription plan

Avbryt når som helst.

(Ingen forpliktelser) ⓘ

Hvis du ikke er fornøyd med abonnementet, kan du sende oss en e-post på help@magzter.com innen 7 dager etter abonnementets startdato for full refusjon. Ingen spørsmål - lover! (Merk: Gjelder ikke for enkeltutgavekjøp)

Digitalt abonnement

Øyeblikkelig tilgang ⓘ

Abonner nå for å begynne å lese umiddelbart på Magzter-nettstedet, iOS, Android og Amazon-appene.

Verifisert sikker

betaling ⓘ

Magzter er en verifisert Authorize.Net-forhandler. Les mer

I dette nummeret

1520期簡介
【封面故事】失序內閣 暴走部長
專訪邱太三,「兩岸共打沒有一套SOP」 法務部沒收到通報,外交部:是他們的問題
【財經事】會扯謊的中研院長最難防,暴賺近十億 【政治事】透視英全內閣的三大政治密碼 【浩鼎案延燒】四五六社,綠營新貴的祕密會社 【財經事】「秒買秒退」重傷,味全告頂新魏家 【精障者的天空】郭台銘、孫正義爭搶舊iPhone商機
【封面故事】肯亞案後的官場大暴走
法務部長國會嗆立委,國兩司枉顧行政倫理
前年底發生的肯亞案,在一年半後意外爆發,中國逕自從肯亞帶走詐 騙嫌疑人,讓立委們在國會痛批政府自失立場。 然而在「人犯是誰的」爭議背後,卻顯現行政部門的外交部和法務部, 先是因橫向連繫溝通不足,導致檢警部門追緝犯罪失去先機;既而又 因法務部國兩司隨意發言,讓一件單純的司法案件變成台灣的國家主 權流失危機。 肯亞案意外披露了選前毛內閣的擺爛,和選後張內閣的暴走。
撰文/侯柏青

新新聞周刊 Description:

《新新聞》創刊於一九八七年三月十二日,它是一份探討台灣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及國際關係,並且富有批判精神的新聞性周刊;由一群擁有二十多年新聞歷練的專業人士所創辦。

取名《新新聞》的用意,是希望在新聞素材的選擇上有別於《舊新聞》,因為,《新新聞》創刊時的台灣社會上尚在戒嚴時期,台灣的新聞仍多限制與禁忌,意見市場尤其充斥著國民黨說法,而反對人士掌控的媒體,在極端中也不具備專業水準,遂致新聞無法呈現原貌,整個輿論版圖為偏狹的、零碎的舊新聞所侵占。《新新聞》期望發揮媒體的中介精神,使新聞的真貌還原,讓意見市場不再扭曲。

自創刊以來,《新新聞》秉持著接受公共信託、戮力追求真相的信念,以公是公非為依歸,並接受社會力量的監督。《新新聞》企圖希望透過新聞媒體,對民主的成長發揮積極的助力。

《新新聞》不屬於任何政治團體或是財團,超然於一切黨派之外,《新新聞》也不代表任何政治力量,唯一希望代表及扶植的力量是廣大的社會力量。

《新新聞》取材的標準是:新聞自由、政治民主及社會公義。透過這三個標準,《新新聞》呈現出來的風格,在台灣這個體制及環境下來看,顯得極富衝突及爭議,而這正也是《新新聞》的目的,透過這些衝突與爭議徹底將社會底層的病根找出來,再積極尋求解決之道。

《新新聞》在內容呈現上,包含「政治」、「經濟」、「社會」、「文化」、「兩岸關係」、「國際關係」;同時也兼顧中央與地方的差距,試圖有所消弭。

《新新聞》並出版「新新聞叢書」,涵蓋政治、歷史、科普、旅遊、財經、管理等範圍,至今已出版之書種達250種之多。

在電視未開放時代,爲平衡老三台(台視、中視、華視)有關選舉新聞之偏頗報導,並將「新新聞」的觀念與風格推之於影像媒體,乃於1989年製作「選舉大系」錄影帶八輯,以及於1993年製作「選情大家看」選舉新聞節目,反映二十一個縣市的選情共147輯。這兩次的作為,將台灣政治發展史上重要的縣市長選舉做了忠實公正的呈現,開影像傳播前所未有之先河。

《新新聞》它發生的影響,有如下述:

‧推動了台灣的政治改革。

‧突破了台灣的言論禁忌。

‧改變了台灣的新聞風格。

‧啟發了新世代的視野抱負。

‧培養了無數的新聞、政治及經營人才。

‧製造了有品質、具指標性的新聞專業媒體。

‧提供了海內外深刻解讀台灣的可信觀察。

《新新聞》以「追求公正.發掘真實.尊重進步」自我期許,以「不鳥官僚政客,祇問百姓蒼生」的態度,善盡一個媒體人的角色。多年來雖獲得社會各界與國內外的肯定,但《新新聞》的同仁更以「世間絕無完美,但絕不放棄追求」的精神,希望與時俱進、求新求變,希望永遠走在時代的前端,永遠在媒體世界扮演進步的火車頭。

Nylige utgaver

Relaterte titler

Populære kategorier